阅读材料: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皆化而同之。
①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为这一重大变化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材料二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问答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部以国共两党合作与对抗为轴心而转动的历史。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是什么?请列举两例共产党员为国民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
(2)国共第一次合作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告失败,请说出反动政权的名称和革命失败的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会往者……之不宁(贵族干政),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图片说明: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什么社会变革?其变革的思想源自诸子百家哪一家?试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概括变革的时代背景。
(2)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比较材料一、二,引用材料原话指出该变革前后秦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变化。
(3)从史料类别而言,指出材料三与其它材料的属性差异。
(4)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请你依据这个标准判断上述变革是否成功,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如何评价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