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根据下图显示的信息 ,请回答:

(1)这是谁的绝命诗?
(2)他当时参加了一次什么运动?
(3)参加这场运动的人物还有谁?(说出两个)
(4)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师夷长技”,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回答问题:
(1)材料中“师夷长技”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
(2)提出“师夷长技“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款白银2亿两……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三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他们各自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按序作答)
② 从这些条约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性质逐渐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以下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③历史老师用这三张照片作为素材办了主题会,请你为这个主题会拟定一个合适的名称。

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某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初步形成,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治权力,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为文明。
(1)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漫征途中,最早出现文明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2)按照上题所写的文明国家和地区的顺序,请分别对应写出它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明成果各一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