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嫦娥三号”分三步实现了在月球表面平稳着陆。一、从100公里×100公里的绕月圆轨道上,通过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的绕月椭圆轨道;二、着陆器在15公里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到100米左右着陆器悬停,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三、缓慢下降到距离月面4米高度时无初速自由下落着陆。下图是“嫦娥三号”飞行轨道示意图(悬停阶段示意图未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嫦娥三号”在椭圆轨道上的周期小于圆轨道上的周期 |
B.“嫦娥三号”在圆轨道和椭圆轨道经过相切点时的加速度相等 |
C.着陆器在100米左右悬停时处于失重状态 |
D.着陆瞬间的速度一定小于9m/s |
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ABC为两有界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三角形内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三角形外的磁场(足够大)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也为B.把粒子源放在顶点A处,它将沿∠A的角平分线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0的带电粒子(粒子重力不计).若从A射出的粒子:①带负电,v0=,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1;②带负电,v0=
,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2;③带正电,v0=
,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3;④带正电,v0=
,第一次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t4.则( )
A.t1=T B.t2=
T C.t3=
T D.t4=T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内部有匀强电场,两个带电微粒a、b从两板下端连线的中点向上射入板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最后都垂直打在金属板上.则可知( )
A.微粒a的入射速度较大 |
B.微粒a打到金属板上的速度较大 |
C.微粒a、b带异种电荷,电荷量大小一定相等 |
D.微粒a、b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O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a、b、c、d为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bd连线与电场线平行,ac连线与电场线垂直.则( )
A.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B.b点的电场强度大于a点的电场强度 |
C.da间的电势差大于ab间的电势差 |
D.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在c点的电势能 |
如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有两根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CD、EF.导轨上放有质量为m的金属棒MN,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从t=0时刻起,给金属棒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且电流强度与时间成正比,即:I=kt,其中k为衡量.若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则关于金属棒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 )
A.金属棒先做加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
B.金属棒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匀速运动
C.金属棒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最后静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如图所示,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一长为L的绝缘轻质细硬杆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P,杆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先把杆拉成水平,然后将杆无初速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小球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
B.小球从开始至最低点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大 |
C.小球对杆的最大拉力大小为![]() |
D.小球可绕O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