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植物A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图2为25℃时,B植物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的是___________(用a、b、c、d表示)点。光照强度为d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从外界吸收______________个单位CO2。
(2)对于B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 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
(3)要测定植物A在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d时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至少需要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将植物置于______________条件下,同时在装置中放置NaOH溶液,则导致装置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另一组将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置于光照强度为d的密闭环境中,同时在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或CO2缓冲溶液,所测得的数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植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元素__________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中。
(5)用大小相似的植物A的叶片,进行分组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只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则二氧化碳固定量最多的是第 __________组叶片,在29℃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___________mg。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保护性生理功能。
(1)上图示的细胞为细胞,由该细胞参与的免疫为免疫。
(2)其抗体的合成场所是[ ],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 ]和[ ]。
(3)⑤为,除⑤外,参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膜。
(4)下图是细胞免疫过程示意图。图中C、D两个过程分别表示:C为,D为。
(5)在此免疫过程中,C图中的细胞还能通过释放来加强杀伤力。
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六类生态系统的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生态系统 |
冻原 |
北方针叶林 |
温带落叶林 |
温带草原 |
热带雨林 |
净初级生产量 (吨/公顷·年) |
l.5 |
7.5 |
11.5 |
7.5 |
50 |
生物量(吨/公顷) |
10 |
200 |
350 |
18 |
300 |
枯叶输入量 (吨/公顷·年) |
1.5 |
7.5 |
11.5 |
7.5 |
50 |
枯叶现存量 (吨/公顷) |
44 |
35 |
15 |
5 |
5 |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__。
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到0.5km2,哺乳动物却多达58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极其丰富的_____ ___库。
(3)如果大量砍伐雨林,则热带雨林会被毁灭且一个时期内很难再呈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mg的O2,经过10小时可积累葡萄糖m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
甲拟谷盗 |
乙拟谷盗 |
湿热 |
100 |
0 |
干热 |
10 |
90 |
湿温 |
86 |
14 |
干温 |
13 |
87 |
湿冷 |
31 |
69 |
干冷 |
0 |
100 |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
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因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