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如右图)。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国内外媒体、学者普遍认为此次会议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中全会”
时间 |
三中全会 |
决策 |
1978年12月18日—22日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
1984年10月20日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88年9月26日—30日 |
十三届三中全会 |
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
1993年11月11日—14日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998年10月12日—14日 |
十五届三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3年10月11日—14日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
2008年10月9日-12日 |
十七届三中全会 |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
2013年11月9日—12日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383“改革方案。 |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十二届三中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教材简要说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个特征即可)。
(3)从十五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来看,我国改革的着重体现在农业、科技等民生问题上,由此简要说明我国改革的立足的点什么?为什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标”?
简评雅典的民主政治。
战争与征服的利害双重性。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材料中箭头所指的路线被称为什么?
(2)这条路线的在古代的起始点①是哪里?它现在的名称叫什么?
(3)材料中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哪个朝代?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是谁?
(4)材料中的这条路线必须要经过今天的新疆地区,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来管理该地区?
(5)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从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起,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
(2)写出中日甲午战争后双方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
(3)写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廷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
(4)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