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风流子(初春)
秦观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注】绍圣元年(1094)春,时年四十六岁的秦观在由汴京被贬谪往杭州的途中创作了此首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于此词调牌下题目作《初春》。
结合词的上阕内容,分析词句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5分)
清朝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评论词句“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时说“情致浓深,声调清越,回环洛诵,真能奕奕动人者矣”,结合词句对此评论加以赏析。(6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09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①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09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09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手法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又寄升庵①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②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①升庵:诗人黄峨的丈夫扬慎。杨慎因直言进谏,被谴戍云南永昌县,达三十一年之久。在两地分居期间,黄峨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②自是: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结合诗歌第三、四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