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节选自《宋史》)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凤翔节度领:兼任
B.以从事俾:使,让
C.师满城次:驻扎
D.士流以此之多:多疑

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             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           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辩证》,传于时。翱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
会文丞相天祥开府延平,长揖军门,署谘事参军。及宋亡,天祥被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相类,则失声哭。有严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阕,竹石俱碎。
翱独嗜佳山水,所至即造游录。游倦,辄憩浦阳江源,及睦之白云村,寻隐者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不自休。其诗直溯盛唐而上。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至元甲午,去家武林西湖上,前代遗老尚多存者,咸自诧见翱晚。明年乙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濒死,其妻刘氏曰:“吾去乡千里,交游惟方韶卿、吴子善最亲,不翅兄弟。慎收吾文及吾骨授□。”韶卿即凤,子善即思齐。已而凤等果至,葬翱子陵台南,以文稿殉,伐石之曰:“粤谢翱墓。”
赞曰:翱一布衣耳,未尝有爵位□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彷徨山泽间,若亡所容其身。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昔田横不降汉,拔剑自刭,客之死者五百人。若翱之志,其有类横之客者非邪?
(选自《宋学士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被以死执:捉拿
B.其妻刘氏属:通“嘱”,嘱咐
C.伐石之曰表:一种文体
D.客之死者五百人从:跟从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翱挟酒□登
②慎收吾文及吾骨授□
③未尝有爵位□朝

A.而之与 B.以之于
C.而其于 D.以其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B.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C.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D.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翱精通《春秋》,并著有作品《春秋衍义》、《左氏辩证》,名传一时,但没能考中功名。
B.谢翱祭奠文天祥时,多次嚎啕痛哭,并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
C.谢翱的文学造诣高,执著于诗文,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
D.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武林西湖居住,前朝的遗老还都活着,他们都觉得与谢翱相见恨晚。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游倦,辄憩浦阳江源,及睦之白云村。
②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彷徨山泽间。
谢翱“有大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计21分)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①,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顷之,征著作郎,不就。
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愠喜之色,惟遏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A.博学善文属:通“嘱”
B.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比
C.州郡谒觐:拜见
D.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通“返”

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 )
①以为三径资可乎所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宋元嘉中卒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②征著作郎,不就
③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④躬耕自资,遂抱赢疾
⑤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⑥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年少心怀高尚,博学多才,性情率真,乡里人都十分看重他。.
B.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C.陶渊明开始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
D.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翻译下面句子
(1)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赀: 资财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遗憾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交,无畛城生平未尝有人失色失言者
B.岂知其永诀遂不复见乎人莫不有死,先君客死
C.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山多峻岭,不可骑。
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音家人唯吾母事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②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先君忠厚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小题。
舟 人 传
[清] 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其里居,及其□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言。天下大乱,各自,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其里居悉:知道 B.妾亦宦之也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惜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操何业
②泰岩□询船尾女郎曰
③萍踪相遇,愿赠□言

A.①之②以③而 B.①所②乃③以
C.①之②且③而 D.①所②以③之

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B.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C.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D.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⑴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②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
⑵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舟人“勇义”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注】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诸侯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君而夺君之位困:困倦
C.及见之,又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蔡泽说:yuè,喜欢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固有杀身成名尝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范雎谢病请归相印。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名可法身死者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垂功天下者师不必贤弟子

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②使人宣言以感怒范雎
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④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⑤乃谢病归相印⑥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
B.范雎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雎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雎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
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
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和出自课本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②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