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操执手曰:“子远想旧交之情,望赐教诲。”攸曰:“丞相孤军而抗大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而自回也……”操大悦,求计于攸。
许攸为什么来投奔曹操? “攸有一策”的“一策”指什么? (5分)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说:“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大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凤姐听了这话,一口气撞上来,往下一咽,眼泪直流,只觉得眼前一黑,嗓子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是因贾府办什么事而气得吐血?请简述具体原因。(5分)
选第( )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是尚友也。 “尚论古之人”的意思是:,“是尚友也”中的“尚友”指的是。孟子以的形式阐述了自己对于交友的认识(从结构角度填空)。
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孟子•万章下》)请你根据这句话和上面的文字,谈谈孟子对于交友的认识。
简答题。
“他(涅赫柳朵夫)对这片田产上的土地也打算照他在库兹明斯科耶用过的那种办法处理。此外,他还想尽量打听一下关于卡秋莎的事……”
涅赫柳朵夫最后是如何处理“这片田产上的土地”的?他打听到了哪些有关卡秋莎的事?请简述。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 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在孔子看来 “仁”与“圣”区别的关键在于:“仁”强调的是,“圣”强调的是。
结合语段,联系现实,谈谈如何做到“仁”?
答:
《巴黎圣母院》简述题(选择其中一道作答,满分5分)选择()
A.简述“一滴水换一滴泪”的故事。
B.列举三个事例,体现圣地避难时,伽西莫多以其独有的温柔方式照顾着爱斯梅拉达。
100 |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2·1)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12·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11·22)填空:(2分,每空1分)
同样是弟子问仁,孔子的答案不相同;子路和冉有问了同一个问题,孔子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都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方针。在孔子看来,像冉有那样做事畏缩不前,或者像子路那样莽撞冒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取其中才是最佳状态,这是孔子思想的具体体现。孔子还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3·3),请你结合选文《颜渊》(12·1),谈谈“仁”和“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