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鸟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飞透窗纱”中的“飞透”二字极具表现力,请做简要分析。
下阕中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雨 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给划线字注音。
颓圮( )彷徨( )( )寂寥( )彳亍( )( )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 |
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 |
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
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 |
比较诗歌的首尾两节,说说它们有何异同点?
请从诗中选取一处,简析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
阅读类文,回答小题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给下面字注音。
翩( )麓( )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著。
“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阅读诗歌第2~6节,完成小题。选文可划分两层,第一层是,第二层是。
由诗中内容可看出,诗人寻不着梦而流露出的内心感受。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的“梦”是指(当时、昔日)的梦。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析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整体感悟诗歌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
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赏析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因此,诗人笔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形象。 |
B.诗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
C.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
D.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