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2013年,我国重拳打击网络谣言出,“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及以“网络反腐维权斗士”、“网络知名爆料人”自称的周禄宝等多名长期造谣生事之人均受到法律的惩处。
(1)请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为什么说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2)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材料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材料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需要相互尊重,为什么?
(2)小明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但同时也加剧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竞争,不利于国家发展。请对他的观点进行评析。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城庆活动共有80多项。其中个园第三届“竹文化节”4月1日开幕。小明在清明小长假期间去体验了一番。回来后发了一则微信,圈内好友纷纷点赞。微信内容如下:
今天放假,我和小林约好去个园,准时到达公交车站台后发现等车的人很多,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车上小林不小心踩到一位叔叔的脚,连忙说了声对不起,叔叔笑着说没事。在东关古渡下车后我们来到东关街,街上众多头戴小红帽、手持小红旗的志愿者正热情地为游客服务。在花局里“古琴第一街”,又参观了各种古琴,欣赏了宛转悠扬的琴声,感受了中国古琴文化……今天收获真多!
(1)试说明微信中提及的哪些行为值得点赞。
(2)我们每个人都是扬州的一员,个人的素质也代表扬州的形象。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扬州人?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履行义务,学会学习”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完成相关问题。
习近平在“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1)国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扩大教育投入?
学会学习既是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也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1946年,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右图所示)。
(2)你从下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014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关于爱学习的规定: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选择上述规定中的一个方面,谈谈自己做的较好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半年的初中生活中,我们有诸多的收获,也会有一些迷惘和困惑。以下是两位七年级同学的生活片段,请走近他们的生活,一起分享、研讨。
片段一:小丽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可她总是与同学斤斤计较,常常因一些琐事与同学争吵;她还经常嘲笑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有时候她还故意给同学取侮辱性的绰号,不分场合随意乱喊。大家都不喜欢与她交往。
(1)结合材料谈谈大家不喜欢与小丽交往的主要原因。
片段二:小凯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找学生谈心,耐心辅导学生。但我对李老师很有意见:我迟到了,他就批评我;做作业时,我只是翻了一下同桌的作业本,也被他狠批了一顿。他太严了,对我一点都不宽容,我很苦恼。”
(2)为了消除小凯的苦恼,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小王同学在英语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的同学传来一张纸条,约他星期六去踢足球。小王随即将纸条还给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要专心听讲,踢球的事下课后再说。”不料被老师发现,老师批评小王上课传纸条并且讲话,小王感到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1)你有过被老师冤枉批评甚至责骂的经历吗?你怎样看待这种事情呢?
(2)如果你是小王,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