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人们把那些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低收入群体称做“蚁族”。他们和蚂蚁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既然大城市不好生存,为何不回家乡去?“家乡太小,放不下我的理想,也无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句话道出了大部分“蚂蚁”的心声。
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分析, “蚁族”群体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PM2.5等项目监测,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
材料一:基本药物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在医院药房零差率销售,短期内会对药店经营带来冲击;从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来看,原来只能在医院销售的占市场80%的药物,将放开在药店销售,又是一大利好。以低价著称的北京“老百姓”大药房认为,基本药物制度短期内对药店有冲击,但从长期看,“新医改”对于药店总体来说是好的发展机遇。
材料二:大多数药店经营药品利润不足3%,为了生存,有的提高非药品经营比例,有的压缩门店面积。“老百姓”大药房认为,应对目前的困难,药店各有其招。药店的竞争关键还是拼服务,尤其是专业的服务,当然,调整经营策略,引导健康消费新概念也不失为可取的应对策略。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说明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店的影响以及药店如何应对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材料一:2012年10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和民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司法制度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
材料二:《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强调,我国的司法改革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不照抄照搬,在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坚持统筹协调、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011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和攻坚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家宝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节能减排工作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减排思想不动摇,工作不松懈,力度不减弱,步伐不放缓,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务求取得预期成效。
请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知识分析节能减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