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某实验区接种菌根真菌后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图,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调查牧草A或B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 ,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3)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 。
(4)为研究能量流动情况,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图甲表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图乙是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用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做成的实验装置(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甲中电激E,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B,结果A反应而E无反应。则图中的感受器是
(2) 用图甲中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3) 图甲中C处的结构名称是,反射在此处的传导方向是,主要原因是。
(4) 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方向时,刺激图乙中b点,若微电流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微电流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除了b点以外,还可以刺激图乙中的哪些点,得出结论。
I.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在我国广州举行,我国运动键儿勇夺199块金牌为祖国争处荣誉。下表是某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所含乳酸溶液的变化情况。
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血液中乳酸浓度(mg/cm2) |
5 |
5 |
5 |
40 |
70 |
90 |
80 |
60 |
40 |
35 |
25 |
23 |
20 |
(1)若该运动员在非剧烈运动时血液中乳酸浓度是5mg/cm3,那么从表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无氧呼吸从分钟时已经明显增强,第分钟时血中乳酸浓度出现下降。
(2)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主要与血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维持了血液pH的相对稳定。
(3)与赛前相比,运动员血液中某些激素的含量在比赛中会发生变化,例如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下丘脑及垂体分泌相应激素具有作用。
(4)呼吸商是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呼吸怍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分子数之比。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若分解的有机物全都是糖类,则呼吸商的值为。
Ⅱ、右图表示小麦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0至24时)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1)图中C点时小麦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图中E点与C点相比,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的产生量。
(2)据图分析可知,小麦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点,
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点
(3)若C点和F点小麦叶片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则C点和F点相比,呼吸强度较强的是点。
(4)若要探究“图中E点时刻环境条件”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有人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
材料 |
实验条件 |
CO2吸收速率 |
1 |
小麦 叶片 |
图中C点时刻条件 |
a |
2 |
图中E点时刻条件 |
b |
|
3 |
玉米 叶片 |
图中C点时刻条件 |
c |
4 |
图中E点时刻条件 |
d |
①表中“图中E点时刻条件”主要是指条件。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 不能、能)
为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以枪乌贼的巨轴突为测试对象,将某电表的一电极插入轴突膜内,另一电极置于膜外,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如图1中的A图。给予刺激后,电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1中的B图和C图。
实验二:将与实验一相同电表的两个电极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①);当a点给予刺激时,电表指针发生一系列连续变化(如②~⑥)。
实验三:将两个蛙心分离出来,第一个带有神经,第二个没带。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刺激第一个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心脏内,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
(1)实验一中B的形成主要是哪种离子的运动引起的?_________。
(2)实验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3)如果用图1的方法测量图2—④中c点的膜电位,将会出现图1中哪个图所示的结果? 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4)实验三中的任氏液是模拟蛙体的_________,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
(5)根据实验三科学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根据该结论进一步研究方向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在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递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
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的问题:
(1)植物顶端优势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相邻侧芽____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消耗ATP。
(2)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下左图为实验示意图。
①α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180°≥α> 0°、180°≥α≥90°、90°≥α> 0°)。
②在两组实验中若α相同,则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相同。
③若想在细胞水平上证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可以取弯曲处作_____________(横切、纵切)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3)上右图是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_,茎远地侧的是___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此人所作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将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______________诱导产生了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近地侧根的生长。
某男子与一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该男子十分惶恐,自己注射了一定剂量的青霉素制剂。住院期间,经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但该男子除了出现体温稍高外,并没有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男子未患禽流感是不是因为注射青霉素的原因?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医生批评了该男子自己注射青霉素的做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男子10天内体温维持在38℃,则说明其在这十天中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该男子这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病症现象。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