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不敢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蒙始就学以衾拥覆,久而
C.大兄何见事晚乎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蒙辞军中多务无从致书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甲、乙两文同为劝学,试分析孙权的劝学和宋濂的劝学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冠白冠,后来吊: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恶: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本老父所讲三点,从现实角度看,有哪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辱于奴隶人之手(2)尽其以求而试之耳
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之不以其道不屡,不烦御
B.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
C.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追之
D.真不知马也在当所能而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 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 破邵,不犯道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作者:元结
[注] ①②永、邵:地名,指永州和邵州。③诸使:指主持国家税政的人。④元结:唐朝诗人,曾任道州刺史。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几尽而去。②岂力能制敌与?
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 “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解释下列句中,点的词语。
(1)以陛下平明之理: (2)随命仆棉花斤余:
(3)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4)不能改矣: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1)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