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美丽的坏蛋》节选。(共6分)
①犹如一朵鲜花那样绽放的海星竟然是凶狠的动物,而且还是贪婪的食肉动物,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海星全身布满了“现代化武器”,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它身体表面簇拥着成千上万的聚光性质小晶体。而每一个晶体都能发挥眼睛的功能,四面八方的环境可以同时“视察和掌控”,其“浑身都是监视器”。海星还有成千上万条比牙签还细的管状腿,具有强力的吸附功能,在海星大脑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这成千上万条腿有节奏地迈动,可以爬过所有的坎坷,即使在光滑直立的礁石壁上,也照样稳步前行。更可怕的是海星能分泌高能量的消化酶,不亚于人类生产出来的硝酸,坚硬的贝壳在这种酶作用下,很快就被腐蚀溶解,束手就擒。
②海星所到之处,一片恐慌。扇贝摆动两叶,贝壳急急逃走,海胆张开所有的针刺顽强抵抗,海参吓得在沙滩上打着滚儿逃离,一些海螺由于过度惊恐,竟迸发出旋转壳体的奇能,妄图从海星阴险的拥抱中逃命。有时连螃蟹也成了海星的俘虏,被海星吸食殆尽之后,只剩下精制标本一样的螃蟹骨骼。海星全然像一支偷袭的军团,有目标有计划地向贝类的藏身处前进和包抄,然后来个密集型进攻,大片的贝类群体被洗劫一空。
③这么美丽的东西竟是残酷的杀手,人们气疯了,他们把捕捉到的海星用渔刀渔叉奋力地砍杀,然后将海星碎块抛进大海里。人们以为自己胜利了,实际上他们犯了个大错误,海星还具有一种更特殊的能力,就是每一个碎片都可以再生一个海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海星只有在卵化状态时,会被一些鱼类捕食,可一旦长成海星,几乎就没有天敌。问题是吃海星卵子的鱼类,大部分已经被人类捕捞光了,所以海星就放心大胆地娶亲生崽,发展壮大起来。
仅从一些报道中,就可以看到海星给人类造成了多么可怕的灾难。近些年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海域,因海星灾害导致鲍鱼、扇贝和蛤蜊的养殖损失达数万亿元;山东胶州湾一家养殖公司16万亩滩涂的蛤蜊,遭到海星的大举进攻,80%的蛤蜊被吞噬;辽宁庄河市黄海沿岸成千上万吨的鲍鱼、海参、蛤蜊被海星吃掉。据调查,一个海星一天能吃掉十几只扇贝,食量惊人,再加上养殖的贝类无法自由逃走,所以沿海的一些养殖区里的贝类全部被海星吃光,几乎是养殖业的灭顶之灾。  (选自《青年博览》)
海星之所以能如此“发展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A.第①节划线句用拟人与作比较来说明海星是不可思议的极为凶猛的肉食动物。
B.第④节划线句中的“仅”不能删掉,因为“仅”是“只”的意思,它强调了本节中列举的海星危害只是来源于报道,不一定有科学依据。
C.第②节用一句话来概括应该是“海星成为贝类的残酷杀手”,不能概括成“贝类在与海星的争夺战中完败”。
D.选文主要采用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突出说明了人们对海星的认识过程。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8(三)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付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的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
、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二)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那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这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戒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得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蛋,下藏一个蛋,儿子看得分明。
“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那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面卧蛋的那碗,儿子也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括出小说3个情节地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总结
、父亲说“孔融七岁能让梨,你十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父亲3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之情。
、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一)安塞腰鼓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文中划波浪线的段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

、读了画浪线的段落,你联想到了什么?请你接着下面的开头写。
使人想起:

阅读赏析单士兵的《破茧成蝶》,完成后面问题
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②观察这样的过程是需要耐心的。不过,我愿意等,我始终认为,这样的等本身就是诗意的。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露润泽之后,便用生命的丝线织茧而栖,沉沉而睡。生命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其实,它是在做一个坚实的梦,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
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选文的标题“破茧成蝶”,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标题内涵的理解。
.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我”的思绪在“虚”与“实”之间的“穿越”,既指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指写作上由此及彼的过程。
.第3段中“化蝶的传说”指的是的故事,引用它的目的是
.第5自然段划线句是说“我们”犹如“蛹”处于之时,而“我们”要想“破茧成蝶”,必须。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 _________________的启示。
.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阅读《敬畏生命》,完成后面的问题。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
可是,渐渐地,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 aA猛烈 B强烈C剧烈D热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 b(A得不偿失 B事半功倍 C惊心动魄D骇人听闻)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根据上下文意,在a、b两处选择最合适的一个词语,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b
.下面四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把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 B.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尔风起所带来的。
C.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 D.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作者说生命在进行“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试从文中找出例证。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