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是指
A.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民族性的统一 |
C.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D.能吸收其他一切民族的文化 |
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是用( )的观点看问题。
A.片面 | B.形而上学 | C.孤立 | D.联系 |
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 )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