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中共中央部署,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 年 6 月 18 日启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11月5日,中共中央党的群众路找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时浪费条例》,把专项整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结合材料,从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的角度,谈谈你对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号称“国内最高人物铜像”的广西柳宗元人物铜像、辽宁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建筑都在“青壮年”时期被“推倒重来”。这些“短命建筑”非小事,它不仅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还令政府决策蒙了羞,在群众中的威信打了折扣。“来去匆匆”建筑背后,有城市规划考虑不周的原因,有建筑质量低下、地质条件影响等原因,有部分领导干部不顾资源和条件约束,盲目规划“家长制”。治短命建筑须开法治“药方”来医治“骨质疏松”病,这不仅要加强建筑领域相关立法,还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只有真正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落细,才能让“适合建筑”有效根除,让建筑更结实。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知识要求分析如何有效根除短命建筑问题。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依法治国”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信息:有同学搜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过程改革开放36多年来,党立足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促使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发展。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到今年“依法治国”首次作为党的中央全会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
“法治中国”36年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7十三大
提出“法制建设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的思想。
1997十五大
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02十六大
提出“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大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2012十八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注意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
2014十八届四中全会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法治中国”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材料:高考历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秋季新学期伊始,上海、浙江高考模式就已经出台。此次改革将在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探索。同学们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争议最大。有同学认为:“现在高中学习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业负担太重,一年多考将使高考集中考试的科目减少一门,减轻我们的学业负担,这才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规律。”
结合材料,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同学的观点。

材料一:读图1和图2

注:H省地处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遗产独特。
材料二:H省各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景观遍布全省,多民族的传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全省文化气氛极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产独特。但由于历史、地理、发展及以前不重视等原因,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低品质的文化产品、赶羊式的粗放旅游占比较大,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自2007年以来,H省开始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文化产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与其它产业相比,以及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H省文化产业存在“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状况。
(1)分析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H省文化产业“既有资源又急需发展”这一现状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3)结合材料,请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为H省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