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为兴世。少时家贫,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 又随玄谟出梁山,有战功。
太宗即位,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南贼于赭圻。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 
兴世欲率所领直取大雷,而军旅未集,不足分张。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征阮佃夫所领诸军,悉还南伐,众军大集。乃分战士七千配兴世,兴世乃令轻舸溯流而上,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备。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兴世谓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钱溪可据,地既险要,江又甚狭,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江有洄洑,船下必来泊,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二三为宜。”
乃夜渡湖口,至鹊头,因复回下疑之。其夜四更,值风,仍举帆直前。贼亦遣诸军,于东岸相翼而上。兴世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砦。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 
兴世又遏其粮道,贼众渐饥,胡弃军遁走。兴世率军追讨,与吴喜共平江陵。迁左军将军,封作唐县侯。以疾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宋书•张兴世传》(有删节)
[注] ①太宗:宋明帝。②砦:同“寨”。 ③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宗为兴世益:增加
B.复回还旋:不久,很快地
C.南贼于赭圻距:距离
D.而敌不足制:制服、战胜

下列选项都能表现张兴世军事谋略的一组是(  ) 
①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   ③上流唯有钱溪可据
④去大众不远,应赴无难   ⑤岸有横浦,可以藏船舸  ⑥时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下列选项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兴世字文德,是竟陵郡竟陵县人。本来单名张世,宋明帝为他改名为张兴世。宋明帝即位之前,他就曾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战功。五十九岁时因病去世。
B.在赭圻抵御南方叛贼时,张兴世建议,占领敌军的上游,凭借险要之地坚守,见机截断敌军,使敌军头尾难以照应,进退犹疑受阻。得到了沈攸之、吴喜的赞同。
C.张兴世带领七千士兵渡过湖口来到鹊头,再回船往下游来迷惑敌人之后,又乘夜亲自带领七十条小船径直前往占领钱溪,营建城寨防守,使刘胡军队措手不及。
D.刘胡部队战败而逃之后,张兴世又切断了他们的粮道,贼军逐渐发生饥饿,刘胡丢下军队逃跑了,张兴世率领军队追击,于是和吴喜共同平定了江陵。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甚奇之。
⑵会薛索儿平定,太宗使张永以步骑五千留戍,余众二万人悉遣南讨。
⑶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縡字宜事,北地灵州人也。父彜,梁临沂令。縡幼聪敏,七岁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文。
太清末,丁母忧,在兵乱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后依湘州刺史萧循。循颇好士,广集籍,縡肆志寻阅,因博通群书。王琳闻其名,引为府记室。琳败,随琳将孙玚还都。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玚托縡答谢,词理周洽,文无加点。晃还言之文帝,召为撰史学士。
縡笃信佛教,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尽通其学。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还,迁太子庶子、仆。
后主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縡为文典丽,性又敏速,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未尝起草,沈思者亦无以加,甚为后主所重。然性木强,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会施文庆、沈客卿以□佞见幸,专制衡轴,□縡益疏。文庆等□共谮之,后主收縡下狱。縡素刚,因愤恚,于狱中上书曰:“夫人君者,恭事上帝,子爱黔黎,省嗜欲,远谄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泽被区宇,庆流子孙。陛下顷来酒色过度,不虔郊庙之神,专媚淫昏之鬼。小人在侧,宦竖弄权,忠直若仇雠,视百姓如草芥。后宫曳绮绣,厩马余菽粟,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恐东南王气,自斯而尽。”书奏,后主大怒。顷之稍解,使谓曰:“我欲赦卿,卿能改过不?”縡对曰:“臣心如面,臣面可改,则臣心可改。”后主于是益怒,令宦者李善度穷其事,赐死狱中。
(选自《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好学,能文 属:写作
B.循颇好士,广集籍 坟:墓穴
C.迁太子庶子、仆累:多次
D.忠直若仇雠 恶:憎恶

在第四段的空格内填入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会施文庆、沈客卿□佞见幸,专制衡轴,□縡益疏。文庆等□共谮之,后主收縡下狱。

A.以而因 B.因则而
C.以则为 D.因而则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清末,丁母忧,在兵乱中,居丧尽礼,哀毁骨立,士友以此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性木强,不持检操,负才使气,陵侮人物,朝士多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縡性刚,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材料二: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用斜线“/”给上面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这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庄子的《》与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了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和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
对于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你更欣赏哪一种艺术表演?请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小题。
梁节王暢,永平十五年封为汝南王。母阴贵人有宠,暢尤被爱幸,国土租入倍于诸国。肃宗立,先帝之意,赏赐恩宠甚笃。建初二年,封暢舅阴棠为西陵侯。四年,徙为梁王,以陈留之郾、宁陵、济阴之薄、单父、己氏、成武,凡六县,益梁国。帝崩,其年就国。
暢性聪惠,然少贵骄,颇不遵法度。归国后,数有恶梦,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暢数使卜筮。又暢乳母王礼等,因此自言能见鬼神事,遂共占气,祠祭求福。忌等谄媚,云神言王当为天子。暢心喜,与相应答。永元五年,豫州刺史、梁相举奏暢不道,考讯,辞不。有司请征暢诣廷尉诏狱,和帝不许。有司重奏除暢国,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单父二县。暢惭惧,上疏辞谢曰:
臣天性狂愚,生在深宫,长养傅母之手,信惑左右之言。及至归国,不知防禁。从官侍史利臣财物,荧惑臣暢。臣暢无所昭见,与相然诺,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肌栗心悸,自悔无所复及。自谓当即时伏显诛,魂魄去身,分归黄泉。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战栗连月,未敢自安。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诚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臣暢知大不可再得,自誓束身约妻子,不敢复出入失绳墨,不敢复有所横费。租入有余,乞裁食睢阳、穀孰、虞、蒙、宁陵五县,还余所食四县。臣暢小妻三十七人,□无子者愿还本家。自选择谨敕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虎贲、官骑及诸工技、鼓吹、仓头、奴婢、兵弩、厩马皆上还本署。臣暢以骨肉近亲,乱圣化,污清流,既得生活,诚无心面目以凶恶复居大宫,食大国,张官属,藏什物。愿陛下加大恩,开臣自悔之门,假臣小善之路,令天下知臣蒙恩,得去死就生,颇能自悔。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若不听许,臣实无颜□久生,下入黄泉,无以见先帝,此诚臣至心。臣欲多还所受,恐天恩不听许,节量所留,□臣暢饶足。
诏报曰:“朕惟王至亲之属,淳淑之美,傅相不良,不能防邪,至令有司纷纷有言。今王深思悔过,端自克责,朕恻然伤之。志匪由王,咎在彼小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立二十七年薨。
(节选自《后汉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立,先帝之意缘:顺着
B.考讯,辞不服:承认
C.不自知陷死罪,以至考案:被查究
D.臣暢知大不可再得贷:货物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无子者愿还本家
②臣实无颜□久生
③□臣暢饶足

A.①于②以③则 B.①其②且③于
C.①其②以③于 D.①于 ②且③则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B.《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C.《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D.《易》不云乎/一谦而四益/小有言/终吉/强食自爱/暢固让/章数上/卒不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畅到封地后,经常做恶梦,从官卞忌谄媚刘畅,说他占卜后得到神的旨意,神说刘畅应当做天子。
B.豫州刺史梁相举奏刘畅大逆不道,请皇上发诏让刘畅到廷尉那里坐牢,和帝不同意。
C.刘畅被两次举奏,惭愧害怕,上书向皇上谢罪,皇上安慰他说罪不在刘畅,而在于他身边的小人,只要他宽心定意,就能修养美德。
D.刘畅认为自己凭借骨肉至亲的身份,扰乱圣上的教化,使清明的官场变得污浊,的确再无面目享受荣华富贵。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司重奏除暢国,徙九真,帝不忍,但削成武、单父二县。
②臣以公卿所奏臣罪恶诏书常置于前,昼夜诵读。臣小人,贪见明时,不能即时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2)刘畅何以落得个被人弹劾的下场?(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请从第二则中归纳出一个常用成语
你从以上两则《论语》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望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顱,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牀,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选自光绪刊本《琅嬛文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是后人点语也妆:粉饰
B.车蚁穴旅:从……回来
C.不岁月次:次序
D.余今大梦将寤:醒

下列各项全都表现作者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或精神面貌的一项是()
①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③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④以笠报顱,以蒉报踵
⑤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
⑥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雅洁优美散文形象,叙述了自己繁华生活过后最终归于沧桑的经历,他把今日的饥饿贫穷归于以前奢华生活的报应。
B.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作者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成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
C.在文末描摹自己写作时“名心难化”“名根不失”的心理时,再联想到邯郸梦中卢生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D.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含蓄而委婉。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译文:
(2)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