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明朝将领戚继光说: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郑成功写给荷军驻台湾总督的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  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清朝时期,材料一图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与哪一对外政策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戚继光为实现“海波平”的愿望,带领沿海军民进行了怎样的军事斗争?材料三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哪一年?材料二和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相似的问题?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在哪一次运动中实现了海上力量的短暂“复兴”?这一复兴运动的破产与后来发生的哪一次战争有关?
(4) 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原因。(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终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了一个繁荣局面。
(1)材料中“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材料中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你认为太宗皇帝是通过完善什么制度“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该制度最终废除于何时?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学校任教。
(3)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该事件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 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4)材料中所提到的几位教授是当时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是指什么运动?
材料五新华社北京2011年2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5)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世界近代史上,欧美各国普遍经历了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欧美各国在近代史上颁布的有关制度创新的文献资料。
(2)简述17~19世纪,欧美各国制度创新的共同背景。
(3)结合欧美各国在近代史上颁布的有关制度创新文献,概括欧美各国建立的新制度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什么现象?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一(图中之人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漫画二(中间的人是西欧诸国,导弹分别代表美苏)
(1)漫画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针对漫画二中的形势,西欧国家采取了什么对策?影响如何?

材料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2)材料二所示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陈独秀领导的这场运动的地位(或性质)如何?
(4)材料四中的人物探索了一条怎样的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
(5)结合材料想一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