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曾国藩
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坤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
其后二十年,御史君之子果堂,以河南县令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迁四川知府。又十余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为江南县令。吉人,御史君之孙,而知府君之弟之子也。将之官,其常所酬酢者,或为诗送之。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
“子今长人矣!四封之内,尊无与二。堂上颐指,堂下趋者百人。所识穷乏仰而待命,设馆以延宾友,貌敬而情离。即有不善,彼所谓趋者,待命者,貌敬者,或知之而不谏,或谏焉而不力。吾以其身巍然处于众人之上,而聪明识量,又诚越而倍之。前有唯后有诺,于是予圣自雄之习,嚣然起矣!而左右之人,又多其术以餂①我。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东汉庞参为汉阳太守,先候隐居任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抱儿孙伏户下。参会其意,曰:‘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反求诸己,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与?今震泽宰左君青峙,吾湘乡之贤者也。任侠而不矜,谙事而不计利害。子往试求之,必有所以益于者。友仁以砺德,利器以善事。既以上绳祖武,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无弃尔辅,员于尔福。’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
(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
注释: 餂:诱惑,讨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和珅国柄:执掌
B.何其与易:轻率
C.今震泽左君青峙宰:县令
D.又以诸乡先辈之徽绍:介绍

下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⑴而谢吉人邦鉴复进士出为江南县令⑵挟飞仙遨游
B.⑴常所酬酢者⑵孰能讥之乎
C.⑴棠不言⑵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D.⑴莫大求贤以自辅⑵知不可骤得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叙“烧车御史”谢芗泉先生的故事,有赞扬谢吉人是名门之后,期望他继承祖父德行的意图。
B.作者以长者的身份,告诫谢吉人不要因为做了官就颐指气使,应注意“巍然处于众人之上”带来的危险。
C.作者讲述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的故事,是期望谢吉人能像庞参那样,寻求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
D.作者向谢吉人推荐左青峙,是因为左青峙明白事理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砺德行。

把文段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
⑵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
⑶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
下列文言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D.归先生居项脊轩/辄扃其户/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前三题每题2分,翻译10分,共16分)
杨邦乂,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乂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乂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
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乂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乂,许以旧官。邦乂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乂于庭,邦乂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乂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乂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乂,邦乂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节选自《宋史·杨邦乂传》,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欲其守隳:毁坏
B.诚能集尔为邑人诛贼徒:徒党,同一类人
C.皆具降状,之十里亭逆:叛逆
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汝假:给予帮助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②邦乂饮之卮酒,使自去
③惟邦乂不屈膝④立邦乂于庭
⑤邦乂奋笔书“死"字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乂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
B.杨郭乂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乂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
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乂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
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乂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乂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乂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延赏,中书令嘉贞子。大历二年,拜河南尹,充诸道营田副使。延赏勤身率下,政尚简约,疏导河渠,修筑宫庙,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是岁旱歉,人有亡去他境者,吏或拘之。延赏曰:“夫食,人之所恃而生也,适彼而可生,得存吾人,又何限于彼也?”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以故,岁凶而无怨者。
数年,改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建中四年,西山兵马使张朏以兵入成都为乱,延赏奔汉州,将戍将讨之。是月,斩朏及同恶者。先是兵革屡扰,自天宝末杨国忠用事南蛮,三蜀疲弊。其后崔宁复侈靡,故蜀土残弊。延赏薄赋约事,动遵法度,仅至庶富焉。建中末,驾在梁州,倚剑南蜀川根本。
贞元元年,以宰相刘从一有疾,诏征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赏与李晟不协,晟表论延赏过恶,改授左仆射。初,大历末,吐蕃寇剑南,晟领神策军戍之,旋师,以成都官妓高氏归。延赏闻而大怒,即使将吏令追还焉。晟颇衔之,形于词色。
三年正月,会浙西观察使韩滉来朝,滉尝有德于晟,因会宴说晟使释憾,遂同饮极欢,请晟表荐延赏为相,晟然之,于是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延赏当国用事,晟请一子聘其女,延赏拒而不许。晟谓人曰:“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无几,延赏果谋罢晟兵权,时议非之。
贞元三年七月薨,年六十一,赠太保,赙礼加等,谥曰成肃。史臣曰: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然以私害公,罢李晟兵柄,非守正中立者也。
(选自《旧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简约尚:崇尚
B.又何于彼也 限:限制
C.晟颇之衔:怀恨
D.因会宴说晟使释憾:遗憾

表现张延赏达于政事的一组是
①流庸归附,邦畿复完 ②岁凶而无怨者 ③斩朏及同恶者 ④延赏薄赋约事 ⑤领神策军戍之 ⑥延赏果谋罢晟兵权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延赏关心百姓,堪为能吏。他在河南尹、各道营田副使任上,同情流离失所的百姓,为百姓着想,因此百姓安定,很多逃难的百姓归附到他的治下。
B.张延赏能于治乱,文武兼备,在成都任上,面对张朏的兵乱,他奔赴汉州,率部讨伐。张朏及同党被斩杀后,合理安排善后事宜,蜀地成为皇帝的依靠。
C.张延赏与李晟关系不睦。李晟表奏张延赏的过失使张延赏被降职,导致二人关系紧张。而李晟携官妓回师、张延赏派人追回的事使二人矛盾升级,势同水火。
D.张延赏心胸不够宽广。李晟在韩滉劝说下真心与张延赏和解,而张延赏却没能展现一任宰相的胸怀度量,甚至谋夺了李晟的兵权,被时人和史家视为不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具舟遣之,俾吏修其庐,已其逋债,百姓遂安。
(2)文士难犯,虽修睦于外,而蓄怒于内。今不许婚,衅未忘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以处士为法:标准,规范
B.卒而葬应山反:反而,却
C.悉散以乡里赒:周济
D.乃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神农之言”“墨子之言”分别代表“九流”中哪两家的学说?
作者认为禁绝邪说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召为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知成都。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
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因乞以便宜从事。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
乞归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以太子少保致仕。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声称:名声
B.君子不幸诖误诖误:贻误
C.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故事:先例
D.以太子少保致仕致仕:加官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抃为政“善因俗施设”的一组是
①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
②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③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④刑首恶而释余人
⑤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⑥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得到翰林学士曾公亮的举荐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为官刚直,不惧权贵,但主张对君子应当保全爱惜。
B.赵抃任职益州时,以身作则,体恤下属的困难,调动他们治理的积极性,使当地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
C.从成都被召回时,神宗皇帝特意留赵抃在谏院任职,不久又因戍卒事再派他赴成都,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
D.赵抃为人宽厚清谨,不轻易流露自己的喜怒;吴越发生饥荒和疫病时,他举措得力,使不少百姓得以活命。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2)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3)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