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分别为74%、48%和60%。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
(1)运用“政府和公民”有关知识,谈谈对“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的看法。
(2)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如何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
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
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
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结合材料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A市就“拆迁、城建与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
社会各届人士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踊跃参与,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
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但在城市“翻新”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政府
在修筑公路时,与一村农民发生矛盾。该村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
答复。于是该村少数人组织、煽动部分村民堵塞该村公路路段,并打伤打退民警,砸坏公务
车辆。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村民的做法有何不妥?从公民和国家关系的角度回答
村民遇到上述问题该怎么样做?
材料一:2012年3月初,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人民的重
托,从祖国各地汇聚首都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由35个选举
单位选出,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1/3,来自
一线的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70%以上。
材料二:“网络民意”成为“两会”的一亮点。新华网、人民网等在内的政府官方网站围绕
两会议题,联合商业网站推出“有话问总理”、“两会建言”、“两会调查”、“网民提案”等
五花八门的栏目,而网民对相关话题的讨论更是早已在各大论坛上“置顶”。
材料三:民建中央常委李冬玉女士表示:“网络监督是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便捷而有效的
手段。网络监督是民主、公平的推动力,是公民自我教育的新形式。网民在交流信息中获
得知识,在思想碰撞中明辨是非。对不负责任、偏离事实和公德的言论,也在进行着更直接、
理性的批评。”但要使网络监督成为监督的有效形式,还需要对网络监督再认识、再规范。
请结合所学的《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题目: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这种“网络问政”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这种监督方式?
每当两会前后,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就会格外火爆。2012年自然也
不例外——全国两会召开前,300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一些
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将网络当作征询公众意见的重要窗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与网友在线聊天时,就曾
说过,“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此后连续三年的两会
前夕,温家宝总理都与网友进行了直接交流。而各大门户网站组织的“网友问两会”相关栏
目,则至少已经运作了七年之久,目前,2012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广大网民直接参
与政府决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1)政府决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请问,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直接向政府献言献策?
(2)请你说说我国政府不断拓宽民主渠道,保障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理由。
(3)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一)图表: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
职业 |
所占比例 |
公司职员 |
83% |
政府公务员 |
84% |
家政服务员 |
17% |
(二)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今后几年,城镇每年净增就业人口1300多万,农村尚有
1亿左右富余劳动力,社会就业压力大。
请用经济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表,你认为目前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
(2)劳动者在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3)你觉得该如何破解我国的就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