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 |
届别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984年 |
十二届三中全会 |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
1988年 |
十三届三中全会 |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
1993年 |
十四届三中全会 |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
1998年 |
十五届三中全会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2003年 |
十六届三中全会 |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2008年 |
十七届三中全会 |
关注三农问题 |
2013年 |
十八届三中全会 |
全面深化改革 |
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材料三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3)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三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不断创新。
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建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千米。
材料二国家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做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3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3,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3,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相关知识,为政府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未来10年将投入4万亿用于水利建设,以保障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材料二:2011年民政部财政拔款支出总预算51696.45万元。其中教育支出2420万元,主要用于所属高校单位基础设施修缮及设备购置,对学生的补助支出,以及所属高校的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34.34万元,其中1.5亿元为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支出,主要用于救灾帐篷等中央救灾物资采购支出。
材料三:2011年7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最新一轮降低进口关税,部分成品油、纺织品、干果、金属废料和未锻轧锌等33个税目纳入了降税清单。总体来看这一轮降低进口关税的亮点在于适应生产国际转移现实,满足国内需求,降低国内通胀压力。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