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从根本上说,这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思路,在稳增长、促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坚持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力是改革攻坚,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要按照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的措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使经济避免大的波动,保持平稳运行。
(2)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要求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文化含量最重的,能完整体现华夏民族特有的“血亲团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宿愿的节日。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现代都市的忙碌与浮躁中,中秋节早已经不是单纯的“品饼赏月”的节日。在商业化的社会里,一块月饼已无法单独承载现实的中秋文化,年轻一代对于中秋假期的热衷程度要远大于节日本身。传统节日成为商品的推销日,豪华礼盒过度包装奢侈浪费,节日的娱乐功能被视为唯一功能,忽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极的道德价值。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解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应该如何过好中秋节。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表一:部分国家带薪休年假天数
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91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4%的人直言所在单位不实行带薪休假;78.1%的人认为,劳资双方不对等,员工没有话语权,导致带薪休假难以全面落实。
材料一:2008年,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休假条例》,2013年提出《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4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材料二:国务院已批准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撤销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其职能并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28个部门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国旅游工作。对全国旅游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提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1)表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表一和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处理好表一反映的问题。
(3)结合材料二,“撤销全国假日旅游办公室,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体现出认识发展的什么特点?并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哲学依据。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60年的历史,是成长的历史、发展的历史。作为一个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实质的新型政治制度,60年间,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初创时期的探索确立和曲折发展,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砸烂”的严重破坏,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面恢复、健全发展。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们应该珍惜经历了60年艰难探索、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的奋斗征程中,如何真正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快递是一种时效特快的“门到门”、“桌到桌”甚至是“手到手”的传递服务。目前我国70%以上的网购业务需依靠快递来完成,快递行业50%以上营业收入来自电子商务。2006-2013年间,中国快递业务量翻了三番多,并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快递市场规模已升至世界第二位。中国快递业的高速成长主要归功于网购电商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但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行业内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材料二: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快递产业的发展。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首次明确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确立了“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11年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将快递服务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国家邮政管理局制定的《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从提升服务品质、鼓励快递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对快递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交通运输部于2013年颁布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对快递产业的市场主体、服务和物品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我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政策,推进快递服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要根据当前快递行业的现状,完善快递行业规范,引导快递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