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企业是我国知名民族品牌汽车制造商,2008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经过多年努力,甲企业目前已拥有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自主专利,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甲企业最初在生产中坚持"垂直整合"模式:自行研发生产零部件,自行组装整车,自主开发汽车软件系统。甲企业由于坚持产业链自供体系,难以在细分市场保持优势,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2017年,甲企业开始打破垂直一体化传统,聚焦核心技术与整车生产业务,引入优秀供应商,采取电池对外供应、部分零部件向外采购、边缘业务剥离等策略。2018年起,甲企业逐步全面开放汽车的341个接口数据、66项控制权限,向全球开发者提供一个多维的"供应链开放平台",与供应商共同研究硬件整机集成与软件生态的本土化解决方案。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如识,分析甲企业从垂直整合模式向供应链开放模式转型的经济动因。
材料分析题:
(1)、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近年来,A省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仍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超过7%,与经济发展同步。2011年,A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国家理念”与“地方选择”彰显着一个基本共识: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还需要科学的财富分配。
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A省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我国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经验。
材料一: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了20多年,还不到GDP的40℅,这比世界上通行的60℅以上低了20多个百分点。再加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一定意义上激化了冲突:干群冲突、劳资冲突和贫富冲突。与此同时,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的四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人均收入差距、行业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这就使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
材料二: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陷入困境,不伤筋动骨,很难走出困境。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结合上述材料,依据《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总量及主要资源消耗占全球的比重
GDP占全球的比重 |
原油 |
原煤 |
铁矿石 |
钢材 |
氧化铝 |
水泥 |
4.1% |
7.4% |
31% |
30% |
27% |
25% |
40% |
注:现阶段,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
材料二:我国企业的科技研究、开发和投入情况
规模以上企业 |
大中型企业 |
小型企业 |
发达国家企业 |
|
开展科研活动的企业数量在同类企业中的比重 |
11.9% |
38.4% |
9.0% |
|
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 |
0.56% |
0.71% |
/ |
平均8%以上 |
注: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0%以上,我国目前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9%左右。
材料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一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材料二 在上海召开的第4l届世界博览会中,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