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梦想——人工转变元素。这个核反应如下: N +
He →
O +
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
B.氦气分子为双原子分子 |
C.一个H2![]() |
D.C![]() ![]() |
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物质 |
Fe(OH)2 |
Cu(OH)2 |
Fe(OH)3 |
Ksp(25℃) |
8.0×10﹣16 |
2.2×10﹣20 |
4.0×10﹣38 |
对于含Fe2(SO4)3、FeSO4和CuSO4各0.5mol的混合溶液1L,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A.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向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并用CuO粉末调节pH,过滤后可获较纯净的CuSO4溶液
C.该溶液中c(SO42﹣):[c(Fe3+)+c(Fe2+)+c(Cu2+)]=5:4
D.将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悬浊液中,其中c(Cu2+)增大
最近有研究人员利用隔膜电解法处理高浓度的乙醛废水。乙醛分别在阴、阳极发生反应,转化为乙醇和乙酸。实验室以一定浓度的乙醛-Na2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模拟乙醛废水的处理过程,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阴极附近的乙醛被氧化 |
B.阳极反应CH3CHO-2e-+ H2O ="==" CH3COOH +2H+ |
C.若以CH4-空气燃料电池为直流电源,燃料电池的b极应通入CH4 |
D.现处理含1mol乙醛的废水,至少需转移1mol电子 |
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
C.含1 mol KOH的溶液与1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c(HCO3-) |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
某无色溶液,溶质仅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
⑵在⑴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
⑶在⑵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并加热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
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有
A.SO42-、AlO2─、Na+、CO32─ | B.Na+、CO32─、AlO2─ |
C.CO32─、Na+、Al3+ | D.MnO4─、Na+、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