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3年中国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国。开展对北极地区的考察对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及变化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加强 | B.全球气候变暖 |
| C.极昼天数较多 | D.太阳辐射增强 |
北极地区冰雪覆盖范围的变化会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森林生态系统得以改善 |
| B.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减少 |
| C.通往欧洲的北部航线开通 |
| D.人口大量向北极地区迁移 |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
|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
| C.多年平均蒸发量 |
|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
图6为“我国东北部地区1、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23~25题。
下列关于图中等温线与甲、乙、丙、丁四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形因素影响,1月-18℃等温线向北突出 |
| B.受纬度因素影响,7月18℃等温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
| C.甲地海拔高,1月气温低于丙地 |
| D.丁地纬度高,7月气温低于丙地 |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草原辽阔,利于发展乳畜业 |
| B.乙地地势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
| C.丙地河流稀少,利于商品谷物农业发展 |
| D.丁地夏季低温,适宜发展多种经营 |
关于图示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日、年较差小 |
| B.嫩江及其支流汛期长,封冻期长 |
| C.山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温带草原带 |
| D.平原面积较大,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 |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大桥贯通后,由香港开车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至20分钟。读图5,回答21、22题。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 A.减弱赤潮、风暴潮等灾害对沿岸的影响 |
| B.促进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
| C.有利于海岸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
| D.加快珠海市向大屿山岛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展 |
改革开放初期,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促进了国土开发 |
| B.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变 |
| C.京九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 D.外资企业建立,带动地区工业化发展 |
图4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18~20题。
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
|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
图中序号代表的生态功能区所属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地位于青、藏之间 |
| B.②地跨陕、甘、宁、晋地区 |
| C.③地主体位于川、渝地区 |
| D.④地跨粤、桂、黔之间 |
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
|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
华北某地区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底持续无有效降水,创自1971年以来最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纪录。回答15~17题。此次该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明显 |
| 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 |
| C.地势平坦,气流难以抬升 |
| D.暖湿气流弱,空气水汽含量少 |
持续的干旱,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土壤含水量降低 | B.林木落叶期推迟 |
| C.来年沙尘暴减弱 | D.河流结冰期延长 |
为减轻此类现象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增加城市用水量 |
| B.发展滴灌、喷灌,节约农业用水 |
| C.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 D.加强科研建设,增强人工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