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常温时,将浓度为m mol· L-1的CH3COOH溶液和n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是m    n(填“>”、“<”或“=”,下同);若将PH=2的CH3COOH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    7
(2)消防用的泡沫灭火器内装的药品是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二者混合时发生的反应                                             
(3)常温下某强酸溶液pH=a,强碱溶液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pH=7,则酸溶液体积V1和碱溶液体积V2的关系为              
(4)常温时KSP[Cu(OH)2]= 2.2×10-20,将Cu(OH)2溶于2.2mol/LCuCl2溶液中形成平衡,溶解平衡方程式为                               ,溶液的PH为         
(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HCO3 ④NH4HSO4   ⑤NH4Cl  
⑥NH3·H2O。c(NH4+)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分)(1)某温度(t ℃)时,水得到KW=1013,则该温度______25℃,(填“<”“>”或“=”),将此温度下pH=1的硫酸溶液aL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2)下列溶液,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pH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①0.1 mol/LHCl溶液②0.1 mol/LH2SO4溶液③0.1 mol/LNaOH溶液
④0.1 mol/LCH3COOH溶液
(3)对于Ag2S(s) 2Ag+(aq)+ S2-(aq),其Ksp=____________。

(共5分)如图转化关系中A—H为中学常见化合物,甲、乙、丙、丁为常见单质,其中甲、丁常温为气体。已知单质乙、化合物A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乙经过连续与甲反应后,再与水化合,是工业上制H的反应过程。B、F两种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部分反应物或产物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与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与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丙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时H的浓溶液与丙物质并不能看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

(共7分)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若A为浓氨水,B为氧化钙,C中盛有AlCl3溶液,旋开活塞E,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为30%的H2O2溶液,B为二氧化锰,C中盛有酸化过的FeCl2溶液,旋开活塞E后,C中的现象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上述装置还可以验证SO2的化学性质, A为较浓硫酸,B为亚硫酸钠,则C中盛有
溶液可验证SO2的氧化性; C中盛有溶液可验证其还原性; 而C中盛有溶液可验证其漂白性。

(共8分)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一.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若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④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②③④反应中的部分产物已略去。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 __;在②③④反应中F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填序号)__ ______。

(共6分)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其组成元素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其摩尔质量依次减小,它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请写出A、B、C分别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A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B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C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