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请寄斯图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先府君每决大狱大狱:重要案件
D.铨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铨衣服冠履,皆出母其皆出此乎
B.铨于是退语画士门虽设常关
C.母志有乐得未致求人可使报秦
D.请寄斯图可乎其闻道亦先乎吾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就让儿读书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切而啖之 D.有封侯之赏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切而啖之 D.有封侯之赏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文言文阅读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
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剑舞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切而啖之 D.有封侯之赏

夜缒而出,见秦伯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D.何陋之有?

翻译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巩属民为保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来食息官舍请息交以绝游
C.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D.巩负才名绝云气,负青天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援笔而成襟三江而带五湖
B.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农人告余以春及
C.使几察其出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吝于改过耳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下列句子中,与“巩饮食冠裳之”中“裳”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眄庭柯以怡颜
D.臣具以表闻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①②③ D.③⑤⑥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②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
①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悁(yuān):作愤恨之意。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
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E.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
F.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
G.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
H.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I.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J.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K.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L.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
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④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②②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③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④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