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鸣机夜课图记   
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幼与诸兄从先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先府君。时府君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空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府君由是得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记母教铨时,组紃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①,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十岁父归。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亦益是以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已巳,有南昌老画师游都阳,能图人状貌。铨之为母写小像,因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 自为蒋氏妇,常以不及奉舅姑盘匝为恨;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凡哭父,哭母,哭儿,哭女夭折,今且哭夫矣。未亡人欠一死耳,何乐为?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请寄斯图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语画士,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一灯荧荧,高梧萧疏,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婀娜相倚,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
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
[注]①夏楚:打。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八先府君归:归来,回来
B.母工纂绣组织组织:纺织、编织
C.先府君每决大狱大狱:重要案件
D.铨之为母写小像延:邀请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时铨衣服冠履,皆出母其皆出此乎
B.铨于是退语画士门虽设常关
C.母志有乐得未致求人可使报秦
D.请寄斯图可乎其闻道亦先乎吾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蒋母钟氏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的一组是(  )
①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  
②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③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            
④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⑤母辄携儿立席前日:“幸以此儿为念!” 
⑥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家道日益衰落,蒋母带着年幼的儿子寄食在外祖父家,仍然乐观安适,受到亲戚和族人的称道。
B.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C.蒋母边纺织边教儿读书;寒夜,儿子在母亲怀中睡不到片刻就被母亲摇醒继续读书,直到鸡鸣才能睡觉。
D.蒋母每生病,就让儿读书解忧;儿读书不能让父亲满意,蒋母就流着眼泪打儿子,让跪在地上熟读为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契丹内寇,承皓由间道发兵,夜与契丹遇,力战死之,赠崇仪使,录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举贤良方正,擢光禄寺丞、通判台州。
竦娶杨氏,杨亦工笔札,有钩距。及竦显,多内宠,浸与杨不谐,杨悍妒,即与弟媦疏竦阴事,窃出讼之,又竦母与杨母相诟詈,偕诉开封府,府以事闻,下御史台置劾,左迁职方员外郎、知黄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亲事官夜入禁中,欲为乱,领皇城司者皆坐逐,独杨怀敏降官,领入内都知如故。言者以为竦结怀敏而曲庇之。会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帝方坐便殿,趣召翰林学士张方平至,谓曰:“夏竦奸邪,以致天变如此,宜出之。”罢知河南府,未几,赴本镇,加兼侍中。寻以病归,卒。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然性贪,数商贩部中。在并州,使其仆贸易,为所侵盗,至杖杀之。积家财累钜万,自奉尤侈,畜声伎甚众。所在阴间僚属,使相猜阻,以钩致其事,遇家人亦然。
(选自《宋史·夏竦传》,有删节)
注:钩距:机谋。数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五术的命、卜、相三术。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内寇寇:入侵
B.浸与杨不谐浸:渐渐
C.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报:答复
D.遇家人亦然遇:遇到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B.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C.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D.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著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因父亲战功而进入仕途:夏竦的父亲夏承皓曾力战契丹兵而死,赠崇仪使,夏竦被录用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B.夏竦聪明好学而受到重用:夏竦天资明敏,好学,精通百家、佛老之书,文章典雅藻丽,因此被擢升为光禄寺丞、通判台州。
C.夏竦名声不好,招致祸端:夏竦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人认为他奸邪;京师同日无云而震者五,张方平说是夏竦奸邪所致,因此被罢知河南府。
D.夏竦治军严格,敢于诛杀:曾经有龙骑士兵戍守边地,群起剽掠,州郡不能制止,当时夏竦在关中,等他来到后,召见士兵诘问,士兵被诛杀殆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
(2)然性贪,数商贩部中。在并州,使其仆贸易,为所侵盗,至杖杀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翟守素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往来:来回
B.因致扰乱扰乱:搅扰
C.弓弩解弛,不堪用不堪:不能
D.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交通:交往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B.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C.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D.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守素得到重用:曾入蜀经略诸郡,做剑南十州都巡检使,奉命守塞黄河,率军平定梅山洞叛乱,率兵屯夏州等。
B.翟守素办事讲究方法:戎人争地守素驰往抚喻,辨其曲直,戎人悦服;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翟守素得其书讯数百封焚之。
C.翟守素为官有政绩:秦王赵廷美因事被勒令回私第,洛阳岁旱艰食,多盗,担忧赵廷美乘机作乱,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
D.翟守素淡泊名利,被人称赞:新提拔的晚辈官职多至节度使或元帅,而守素久次不迁,他一点不觉得失意,时论以此多之。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
(2)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14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中庸·第二十章》)
注释笃:忠实。 措:搁置,终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櫆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①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古文。余间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②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③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揜④;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选自《刘大櫆集》)
[注]①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②疵颣(lèi):缺点。③锓(qǐn)板:雕版刻书。④揜(yǎn):通“掩”。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 齿:年龄
B.未尝有面之言谀:赞美
C.如酷吏之治狱:案件
D.道司城过:经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卒老县令不得调岁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B.往往为歌诗以自娱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与余同学古文秦王赵王击缶
D.余将武昌每览昔人兴感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
(2)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
第Ⅰ卷文言文中,第二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余特幸与之为友也”?请结合该段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憕传
薛憕字景猷,河东汾阴人也。曾祖弘敞,值赫连之乱,率宗人避地襄阳。
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时人未之奇也。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憕既羇旅,不被擢用。然才使气,未尝世禄之门。左中郎将京兆韦潜度谓憕曰 :“君门地非下,身材不劣,何不数参吏部?”憕曰:“‘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古人以为叹息。窃所未能也。”潜度告人曰:“此年少极慷慨,但不遭时耳。”
孝昌中,杖策还洛阳。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祖安都拥徐、兖归魏,其子怀隽见憕,甚相亲善。属尔朱荣废立,遂还河东,止怀隽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袭,时相要屈,与之抗礼。怀隽每曰:“汝还乡里,不营产业,不肯取妻,岂复欲南乎?”憕亦恬然自处,不改其旧。普泰中,拜给事中,加伏波将军。
及齐神武起兵,憕乃东游陈、梁间,谓族人孝通曰:“高欢阻兵上,丧乱方始。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居之。”与孝通俱游长安。侯莫陈悦闻之,召行台郎中,除镇远将军、步兵校尉。及悦害贺拔岳,军人咸相庆慰。憕独谓所亲曰:“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闻者以憕言为然,乃有忧色。寻而太祖平悦,引憕为记室参军。魏文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增邑百户,进爵为伯。
大统初,仪制多阙。太祖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魏文帝又造二欹器。一为二仙人共持一钵,同处一盘,钵盖有山,山有香气,一仙人又持金瓶以临器上,以水灌山,则出于瓶注乎器,烟气通发山中,谓之仙人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水注荷,则出于莲而盈乎器,为凫雁蟾蜍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二盘各处一床,钵圆而床方,中有人,言三才之象也。皆置清徽殿前。器形似觥而方,满则平,溢则倾。憕各为作颂。
(《周书》列传第三十)
[注]①薛憕,约生活于北魏宣武帝至西魏文帝年间,为当时著名学者,文学家。②从祖:堂祖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才使气负:依仗
B.未尝世禄之门趣:感兴趣
C.给事中拜:封官
D.高欢阻兵上陵:欺凌、冒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孝通俱游长安嬴夷门抱关者也
B.召行台郎中若属皆且所虏
C.则出于瓶注乎器蟹六跪二螯
D.水注荷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出薛憕有才能的一项是()
①拜中书侍郎,增邑百户,进爵为伯②终日读书,手自抄略
③太祖令憕与卢辩、檀翥等参定之④憕亦恬然自处,不改其旧
⑤关中形胜之地,必有霸王居之⑥宣光、清徽殿初成,憕为之颂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憕是河东汾阴人。他的曾祖薛弘敞,遇上赫连之乱,率全族人到襄阳避难。江南政权选拔人才,多是世袭贵族入选。薛憕当时流亡在此,没有被选拔任用。
B.左中郎将京兆人韦潜度劝薛憕多去参见吏部,薛憕借古人“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来表明自己不会去那样做。韦潜度认为他意气风发有志气,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C.孝昌年间,薛憕策马回到洛阳,在此之前,薛憕的堂祖父薛真度与族祖父薛安都,已献了徐州和兖州归降北魏,薛真度的儿子元袭见到了薛憕,对他非常友好。
D.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刚建成,薛憕为之作颂。魏文帝又制造了两件欹器——仙人欹器和水芝欹器,放置在清徽殿前,工艺制作非常巧妙,薛憕各为之作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时人未之奇也。
⑵悦才略本寡,辄害良将,败亡之事,其则不远。吾属今即为人所虏,何庆之有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