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卖花声·雨花台
(清)朱彝尊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鱼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注】:(1)雨花台,即今南京雨花台。白门湾、大长干、小长干均在南京。
朱彝尊(1629-1709),清初词人。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列举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清 平 乐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你认为这首词景的描写与结尾情的表达相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①燕台,即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
②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③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公封定远侯。
④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燕台一去客心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心”因何而“惊”?
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永遇乐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①。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②。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②济楚:整齐鲜明。“永遇乐”这个词牌属于词中的( )(1分)
A 单调、中调 B 双调、中调 C 单调、长调 D 双调、长调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和《声声慢》一样,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抒写她流离临安的凄苦心境。
B “人在何处”,写词人面对落日的凄凉景色,感慨自己因国亡家破而漂泊的身世。
C “次第岂无风雨”,含蓄地表达经历不幸后,对世事难料、祸患不测的恐惧心理。
D “谢他酒朋诗侣”、“怕见夜间出去”,表明词人虽逢元宵佳节,却无心外出游赏。这首词多处运用反衬手法,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诗歌阅读
发潭州 (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贾傅,指贾谊;褚公,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本诗的后两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分析。
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