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①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是怎样体现“闲”的?结合前两句试作分析。
(2)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有学者称此诗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情感。
(3)请你把诗歌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小题。(8分)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②
别院③深深夏簟④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 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
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
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
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
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过李陵台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赏析第二句中“凉”字的表达效果。
三四两句在叙写角度上与前两句相比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结合全诃,简要分析词中“弄潮儿”的形象。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