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是一种常见的园林栽培灌木,花色绚丽,品种繁多。为研究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对弱光照的耐受能力,研究者完成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1)研究者利用遮荫网控制不同组别的透光程度,对照组应采取的处理是 。各处理条件下,图中所示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 。
(2)处理条件为 时,两种绣线菊光合速率在全天只出现一次高峰,此条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发生在 部位的光反应阶段。
(3)恢复处理是指撤掉遮荫网,常规条件培养15天后测定的指标。从上图两种绣线菊恢复处理的曲线可知,对弱光耐受能力更强的是 绣线菊,理由是 。
(4)本实验每种处理条件几乎都在12:00左右出现“低谷”,此时细胞间隙中的 不足,直接产物C3下降。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下图1表示一个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模式图,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分别是、。
(2)图中的a、e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由图2分析可知,影响A点和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在15℃、1 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光合作用共消耗CO2mL。A、B两点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小关系是:AB。
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基因B)和黄颖(基因Y)为显性。但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是。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的遗传遵循。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黄颖基因型有种,黄颖占所有非黑颖总数的比例 是。
(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占总数的。
(14分,每空2分)下面为某家族白化病(皮肤中无黑色素)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表示)
(1)决定白化病的基因呈性;第一代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可能性为。
(3)Ⅲ10和Ⅲ11结婚(近亲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为 。
(4)Ⅱ4的可能基因型是,她是杂合子的机率是。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相关的遗传基因用A、a,B、b表示)
组合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1)实验一:;
(2)实验二:;
(3)实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