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 |
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 |
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 |
“开皇十四年,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允许赈给”。此事发生在()
A.秦始皇统治时期 | B.隋文帝统治时期 |
C.隋炀帝统治时期 | D.唐玄宗统治时期 |
对下图所示隋唐时期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
C.体现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分权制约 | D.皇帝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包括
()
①玄奘西游②鉴真东渡
③“新罗坊”的开设④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的采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图中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是()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