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创作该作品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开创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 |
B.揭露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C.揭露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 |
D.体现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接受马歇尔计划 |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
C.加入了世贸组织 |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 B.出席日内瓦会议 |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
美国大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崛起构成了对美国的霸主地位的严峻挑战 |
B.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开始出现 |
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
D.美国已经放弃推行建立单极格局的政策 |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