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实行兵士戍边制度,当时规定戍边期限为三日,一切费用自理。而秦统一后,广大将士却对该制度深恶痛绝。这主要是由于
| A.政治腐朽,军饷无法保障 | B.国家统一,人民热爱和平 |
| C.路途遥远,粮草需要自备 | D.将士厌战,急需农业生产 |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 B.田庄式经营 |
| C.自耕农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引自《吕氏春秋》)确切地讲,材料用神农的话指出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
| C.井田制瓦解的必然性 | D.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证据的是
| A.宋代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了宋代,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
| B.谏官在唐朝是宰相下属专门谏诤皇帝过失,宋朝时独立于宰相并监察宰相 |
| 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
| D.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
《枢垣记略》记载:“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办理军政要务 | B.保守国家机密 |
| C.负责公文缮写 | D.参与大政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