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说明,利之所在,商之所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材料不能直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的是
A.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粱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
B.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
C.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D.客行田野间,比屋皆用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
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A.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 B.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
C.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 D.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秀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下面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表”(单位:亿元)材料表明
年份 |
工农业总产值 |
工业总产值 |
占工业总产值中的% |
占工农业总产值中的% |
||||
近代工业产值 |
手工业产值 |
工业总产值 |
近代工业 |
手工业 |
近代工业 |
手工业 |
||
1920 |
219.03 |
10.66 |
43.17 |
53.83 |
19.8 |
80.2 |
4.9 |
19.7 |
1936 |
306.12 |
33.19 |
73.71 |
106.89 |
31.0 |
69.0 |
10.8 |
24.1 |
A.该时期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B.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
C.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无足轻重 D.列强的侵略中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18至19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
B.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达 |
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 |
D.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 |
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 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它是唯一而一同的法,永恒而不可改变,约束所有时代的所有民族。”此材料体现的是
A.社会契约论 | B.民权平等说 | C.理性主义 | D.自然法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