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赵轶峰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①民本和保留君主制未脱“儒家思想理路”
②开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③君臣平等有“新见”
④作者对黄宗羲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映出宋代()
A.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 |
B.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 |
C.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 |
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对君权有制约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铜器 |
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
B |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 |
C |
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 |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
D |
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 |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 |
20世纪以来,亚洲国家开展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涌现出一些民族解放运动先驱,中国的孙中山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相同之处有()
①缔造了共和国②立法改变社会风俗③对西方文明的态度④实行政教分离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