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 “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全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享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 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一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世纪欧洲人埘“民主”的认识与公元前5世纪相比取得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纠纠正“错误”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杜邦公司
片断一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庠(小学)。”
材料二: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 “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 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
材料三: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賜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
《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退休年龄的变化和退休待遇的发展趋势。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 |
新设数 |
停业数 |
实存数 |
资本总数(万元) |
1912 |
23 |
2 |
37 |
2714 |
1913 |
11 |
6 |
42 |
2890 |
1914 |
8 |
3 |
47 |
3842 |
1915 |
10 |
4 |
53 |
4522 |
1916 |
10 |
4 |
59 |
5198 |
1917 |
11 |
5 |
65 |
5557 |
1918 |
16 |
22 |
103 |
8808 |
1918 |
16 |
22 |
103 |
8808 |
1919 |
22 |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银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最终胜出的原因。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要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
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 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6分)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6分)
材料三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3)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2分)分析其中原因。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文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融合中共同成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它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在欧洲极为畅销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直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都由“看不见的手”操控着。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材料二中所提的“看不见的手”操控世界市场源于何时及其原因分析。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它导致的结果有哪些?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
1947年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1949年 |
苏联等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1995年 |
世贸组织建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经济全球化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