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 甲 |
乙 |
丙 |
||
| 1 |
0 |
87 |
7 |
40 |
| 2 |
2 |
58 |
30 |
25 |
| 3 |
4 |
42 |
32 |
11 |
| 4 |
8 |
20 |
37 |
10 |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下图表示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和长期干旱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可通过夜间吸收CO2以适应环境 |
| B.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10~16时不能进行光反应 |
| C.正常条件下,12时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
| D.长期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在0 ~4时不能产生ATP和[H] |
在a、b、e、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条件下,呼吸产物C02来自线粒体 |
|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5 |
|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总量的2/5 |
| D.d条件下,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 |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水稻叶肉细胞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最少的是叶黄素 |
| B.一定条件下,PEPC酶可以提高气孔导度,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 |
| C.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气孔导度。 |
| D.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光照较强的环境中 |
下列对生物体内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扩散 |
| B.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
| C.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的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 |
| D.在休眠的细菌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将下降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酶、激素、抗体合成的场所均为核糖体 |
| B.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
|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和酶韵活性都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