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展开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拂堤杨柳醉春烟”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醉”字好在何处?
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儿童和作者,那么诗中的儿童有何种特点,反应了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学常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季节)江南特有的景色。
选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用来渲染惆怅别情的景物有哪些?(2分)
简析“江风引雨入舟凉”中“凉”字的妙处。(2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洛桥晚望
【唐】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诗的前三句描摹了桥下冰初结、和楼阁闲静等初冬时节的景致,渲染出的气氛。
有人评价此诗奇在结尾,有画龙点睛之妙。请从视角变换的角度分析这一评论。


古诗文阅读
题丰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这首诗中哪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夕阳楼为萧瀚任郑州刺史所建,诗人曾受到萧瀚的器重与厚爱,诗人登楼写这首诗时,萧瀚被贬逐到远州。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诗人不堪承受登高望远所带来的心理重压的句子是
诗人不说“柳暗花明”却说“花明柳暗”,你是如何理解这种词序的变化的?

如何理解诗中“孤鸿”这一意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