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
英、法号称“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2014年1月31日在英国牛津郡诺顿空军基地举行2014年英法峰会,双方宣布将在军事、核能、气候变化、空间技术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卡梅伦和奥朗德分别率本国负责外交、国防、能源、科技等事务的高官出席峰会,双方在上述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
(1)法国总统奥朗得和总理艾罗都来自社会党联盟,所以在他们搭档期间,法国政局不可能出现
A.行政双头制 B.三权分立 C.党派林立 D.左右共治
(2)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角度,分析说明英法为什么会拥有共同的基本价值观?
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灵魂的丰碑,他们舍己救人的“梯子”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回答10—11题。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动了荆州,感动了全国,展现了新时代的奉献精神。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④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是人生真正价值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3名“90后”大学生因救人而溺亡的事件传遍全国,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值,也有人认为不值。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正确认识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09年12月2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必须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回答8-9题。强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C.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
会议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主要体现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
C.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D.辩证的否定就是全盘否定 |
即将于2010年开工的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不仅将带动钢材和水泥的需求,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②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③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据此回答4-5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其外型就像是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蓝色是主色调,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生命、未来、科技,不仅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深度契合,也是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象征。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海宝”的创作体现了
A.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B.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
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
D.意识具有能动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创造性反映 |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在青年钢琴家郎朗的指尖,《长江之歌》与《上海协奏曲》串在一起,以精巧的变奏形式亮相。并且,随着《长江之歌》的响起,155名中国优秀芭蕾舞演员出现在观众视线中。这是中国脍炙人口的《长江之歌》自诞生以来,最富有创意的一次呈现,成为世博会开幕式上一大亮点。材料说明了
A.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B.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C.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D.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