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时整,戈尔巴乔夫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书,他宣布:“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我坚决……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事态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肢解国家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
——张建华《俄国史》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怎样?这一改革对于俄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⑵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该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⑶ 材料三所述发生时,苏联正在经历哪一重大事件?戈尔巴乔夫对这一事态的发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日本明治维新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校三(3)班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8分)
(1)A组同学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17-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试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2分)
②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请举出名字用做物理量单位的一位英国科学家。(1分)
(2)B组同学探寻美国崛起历程: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4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首批开辟者?(1分)
②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3分)

论点
史实(各一例)
争取民族解放
A
维护国家统一
B
领先科技发展
C

(3)通过探讨,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1分,至少回答两点)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某同学使用主题式学习方法复习这一主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步骤一: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请在下列结构图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步骤二:走进历史,体验探究。
(2)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本主义制度。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

(3)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历了两个阶段,请说出两个阶段中分别扫除了什么障碍?
(4)试从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中探寻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大题共7分)
材料一: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年—1913年)

材料二: 1870~1913年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增长情况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材料三:

材料四:1914年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 “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美德和英法的经济发展有了怎样的变化?导致变化的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三角代表的集团是什么?圆圈集团是由哪几个国家组成的?
(4)材料四中的“战争”的性质是什么?请用有关史实戳穿材料四中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浏览名人长廊,领悟文明进步。(7分)
杰出人物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图二:开国元勋图三:当世枭雄图四:18世纪的技师楷模
请回答:
(1)图一人物是谁?写出他的一部代表作品。(2分)
(2)说说图二人物的重大历史贡献。(2分)
(3)图三人物颁布的堪称是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范本的法律文件是什么?(1分)
(4)图四人物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什么?(1分)
(5)概括四位人物在世界历史上所起到的共同作用。(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
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年,清政府已经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它的垮台已经不可避免,因为它对外丧权辱国,对内专制、腐败,国家贫穷,民生困楚,社会矛盾激化,已经没有能力自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康有为为首的海外立宪派、以张謇为首的国内立宪派从不同的角度掀起反清情绪,造成各种反清力量的聚会,促使清政府走上绝路,最后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垮如,这是不争的事实。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确立的共和民主政制未能延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不起来,就此而论,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革命,这是为什么?原因有多种,但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孙中山的局限,也不能简单地归罪于革命党人的软弱。原因很复杂,有革命党人的主观原因,但从客观上考察,民初中国出现反复,也是历史的必然。
民初的中国,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在新与旧的较量中,虽然一时得势,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否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实现复兴中华、富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选择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以及建设一个民有、民治、民享,实现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社会的方向,则从来也没有改变过,而且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辛亥革命开辟的发展道路不可逆转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所学知识和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