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世界的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4日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演讲时声称,“印度与中国在陆地上接壤,日本与中国则经海洋接触。然而,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
(1)材料中“1500多年以来,中国同日本、印度的关系从来不曾圆满”。请你举出古代史上中日、中印友好史实各一例加以驳斥。
材料二:2014年3月8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
(2)一战前,英、德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组建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3)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哪场战争?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你认为造成目前中日关系僵局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京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何,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材料中的“河”指的是哪条河?
(2)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3)此条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及中心分别是哪里?
(4)此河发挥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
诗词中常将“秦皇”与“汉武”并称,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管理体制方面,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对待王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统一的“秦陶量”、“秦权”和长度计量标准,这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汉武帝为了控制全国经济,采取哪些措施?
人类文明间的交往生生不息,并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戊戌变法是一次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其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
(3)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从而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的倒退。请举一例二战期间同盟国精诚合作打击法西斯国家的史实。
(4)促进文明交流,尊重文明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由此,我们对不同文明共存发展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当时我国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建筑成就?
(2)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达,当时创造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战后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并随着经济军事实力不断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出现了美苏冷战的格局。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提出了哪些冷战政策?
(2)1967年,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抗衡美苏,法德实现和解。这一年由法、德等六国成立的组织是什么?
(3)1991年苏联发生的某一事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球化,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