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纺织业在全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农民经济负担沉重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 B.孟子“性善论” |
C.老子“无为”思想 |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王阳明 | D.王夫之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B.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
C.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
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 B.革命权利的学说 | C.社会契约的理念 | D.天赋人权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