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种“成熟”表现在( )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
A.江西瑞金 | B.陕西延安 | C.甘肃会宁 | D.贵州遵义 |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
A.爱国精神 | B.民主精神 | C.科学精神 | D.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