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54到1658年,英国在政治上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克伦威尔能否成功地使军队授予他的权力得到国家的首肯。但他目前存在两个主要障碍:一是英国人根深蒂固地厌恶军权统治,而这正是他权力的根基;另一个是下议院的传统。1649年1月,下议院被认定为国内代表人民至高无上权利的最高权力机构。该决定一经宣布,则永远不得更改。
——摘编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 一位伦敦的议员奥尔德曼·帕克,提出一项建议修改宪法和恢复君主制的提案。陆军少将们在士兵和共和分子的支持下,坚决地逐条逐条地驳斥了该法案,但最后议院以123票对62票通过决议:请护国公接受国王的称号和职责。护国公表示:“没有必要使用国王这个称号,因为其他称号也是一样。”拒绝接受国王的称号。
——摘编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1)材料一中“根本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是如何得到“军队授予他的权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克伦威尔“没有必要使用国王这个称号,因为其他称号也是一样”的理解。
19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埃及、日本、中国为了追赶现代化浪潮都先后进行过改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19世纪埃及、日本与19世纪末的中国分别进行了哪些追赶现代化浪潮的改革?
②上述三国改革的最终结果有何差异?
③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东方许多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多数情况下,现代化都是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的。试结合19世纪埃及和日本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泽子弟,瘁序不教之以六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王安石
材料二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
材料三下图中左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右图为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单独隔开。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到当时宋朝实行的选择人才的制度是 ( )
A.科举制 | B.恩荫制 | C.世卿世禄制 | D.贡举制 |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中左图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 反映了什么问题?
(3)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度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4)为了培养人才,王安石还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5)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
(3)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1)从图1和图2中的牛耕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你从材料图2、图3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
(3)据图2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 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 理的评价。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发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农民地位的变化。法令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统治者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9分)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
(2)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