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A.疆域的不断拓展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法学理论的丰富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表是1854 -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状况表。它表明英国

种类/项目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进口贸易
61%
33%
6%
出口贸易
7%
8%
85%


A.工业化程度高 B.垄断世界贸易
C.国内资源严重匮乏 D. 国内市场大幅萎缩

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判断,在雅典

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1985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其主要目的在于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
C.推动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