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欧盟的发展,1994年法国外长阿兰·朱佩阐述“建立一个三重联盟”的概念,提出“‘伙伴’国家的外环由东欧和中欧国家组成;中环由同意接受某些领域的共同规则(单一市场、关税同盟等)的成员国组成;内环由那些愿意并能够在防务、货币一体化、外交政策等方面比其他成员国走得更快的国家结合而成”。这样的考虑
①基于成员国各自实际情况 ②加剧了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
③深化同环成员国间的合作 ④体现了“利益差别性”原则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贵族政治时代,贵族们有掌握权力的习惯,如隋之文帝等一代英主的出现后, 虽然在制度上否决了贵族的权力,实际上在从政中,仍有那种形式的残迹,政治成为与贵族的协议体。”能佐证该观点的史实是:
| A.唐朝设立三省 | B.宋朝设参知政事 |
| C.明朝设置内阁 |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论语·尧日》:“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中体现了此思想的是
| A.鲁 | B.燕 | C.齐 | D.宋 |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 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 | B.宗教改革、德意志统一 |
|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 D.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
“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
| A.启蒙思想家 | B.宗教改革者 |
| C.人文主义者 | D.古代儒学大师 |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
|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
|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
|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