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
(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一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
(2)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封建专制方面侧重点有何不同?辛亥革命为追求民主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
(3)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共同任务是什么?分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2015年山东卷文综40)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十七、十八世界欧洲主要国家
第三章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