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摘自《世界史》
材料二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其总人口达25亿,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47%以上。
材料三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开始在市场流通,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使用统一的货币,这使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
(2)请简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背景并说出其性质。
(3)分析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9表 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版教材·必修Ⅰ
(1)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种看法合理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2)比较三段材料,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两部宪法性质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地位。

日志是一个人对每天发生的事件和其个人感受的记录。大部分的日志都是作为个人记录保存的,但是哥伦布却把他的美洲航海日志记入编年史,以便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查阅。
这篇日志开始于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后的第九天。内容节选如下: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这座岛屿比其他的岛屿更加美丽富饶。到处是高大茂盛的小树林,还有四周绿树环绕,浓阴覆盖的大湖,景色优美迷人。整个世界就像四月的安塔露西亚一样青翠欲滴。鸟儿歌声动听,让人不忍离去,成群的鹦鹉连天空都能遮没。这里的鸟类和我们国家的鸟类看起来极其不同,还有上千种不同的树木,树上长满果实,香味使人垂涎欲滴。让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我不知道这些树的名字,但我确认它们都很有价值,所以我保存了这些树和植物的标本。我还发现了芦荟树,并决定明天带十昆多(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上船,因为有人告诉我这种树很值钱。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长度单位)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任何他们留下的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对于在我们航线上的其他岛屿,我也会在经过的时候进行探查,并且根据是否发现了大量的黄金或香料来决定我的行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决心向大陆航行,访问那个城市,把陛下的信呈给大汗,并且带着他的答复回来。
问题:
(1)哥伦布选择送回西班牙的“样本”,最大的初衷是什么?
(2)就哥伦布写作的目的而言,他在证明自己探险活动的价值方面做得如何?
(3)你是如何看待这篇日记的?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
问题:
(1)指出这三次变动的时间及标志。
(2)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有学者把它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问题:
(1)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叙述这一时期在经济和思想方面体现工业文明兴起的重要史实。
(2)以德国和日本为例,说明工业文明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
(3)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为使工业文明顺利推进而构建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一体系有哪三大支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