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明史》卷七十八《食货二》
材料二 在一条鞭法已实行的地区,有的地方官府仍逼使农民从事各种徭役;有的额外加赋,条鞭之外更立小条鞭,火耗之外复加秤头;更严重的是藉一条鞭法实行加赋,有的地区条鞭原额每亩税银五分,崇祯年间为了抗击清军有的加至一钱以上。
廖焕水认为,张居正的一条鞭法虽符合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要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合理性,但未能从机制上清除加重赋役的内在原因,没能跳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张勇认为一条鞭法的实施使两税法以来由“度人而税”向“度地而税”的转化进程大大的前进了二步,为清初真正完成这一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胥思省《近十年来一条鞭法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条鞭法在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28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入宋以后,南方地区的士人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宋朝文坛领军人物,大都是南方的面孔了。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通商口岸分布图
材料四:1953—1959年沿海和内地基本建设投资
——董志凯《20世纪50年代基本建设投资的前提和结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这一情况与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是否有联系,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三中,通商口岸分布有何特点?简要分析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19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4)198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最先采取了什么方式,首先从哪些省份开始?简要分析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原因。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1870的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阅读材料】
材料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并归纳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请回答:(共15分)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840-1919)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并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原因。
(3)依据材料四,概述建国后我国工业中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
阅读下面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觐见国王,而国王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认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四: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五: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进行征服和掠夺,使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资本论》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3)材料四中“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行”分别是由谁完成的?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和材料五中“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分别说明理由。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