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时间
1949年4月4日
性质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参与国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成立宗旨
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

材料二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深刻指明:“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与作用。
(2)阅读材料二及所学,分析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大事年表(部分)
1853年在家乡安徽参与帮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61年组建淮军。
1862年率淮军调上海,升任江苏巡抚。
1863年奏准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人才。
1865年署理两江总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
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1872年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
1874年与日本代表签订《北京专约》。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力陈中国修建铁路的重要,亦因阻力太大,未能实行。
1875年与英国代表签订《烟台条约》。开始着手组建北洋海军。
1879年架设大沽北塘与天津之间电线。奏设上海机器织布局,官督商办。
1881年未经奏报修成开平煤矿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约10公里。
1885年与法国代表签订《中法新约》。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与日本代表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同情维新变法,暗中回护个别“新党”人士。
年底被任命为勘河大臣,复勘山东黄河工程。
1901年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材料二过去说李鸿章崇洋迷外,投降卖国,……现在大幅度转变到说李鸿章有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这种戏剧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我认为,李鸿章还是李鸿章,这种戏剧式的变化,是政治上的需要反映到了我们的历史研究上来,……我们的历史研究,仅仅服从某个时候,某种政策的需要,非带片面性不可。
——陈旭麓《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1988年)
(1)依据材料一所述史实,概括说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度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百来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所辖,其他郡国则分属13个刺史,每部设刺史1人,按六条规定监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颇为有效,郡太守都能克尽职守,奉公守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自联邦宪法生效之日起,州丧失了作为主权政府的地位,仅能行使其保留权,既未让与联邦政府又未被禁止行使的各种权力。由于州的权力是与州俱生而来的,所以各州的保留权不像联邦的权力那样,被州宪法详细列述,界限十分明确,甚至使州的保留权与联邦的授予权的界限也模糊不清。……
地方政府,由州政府设置或撤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授予的。城市的宪章由州议会颁布,并根据州议会的意志予以废除或修改。未经州议会的同意,地方政府不能采取任何新措施。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州立法机关控制市的权力开始放宽。到20世纪,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州开始实行与地方政府分权。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西汉和美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原因。
(2)运用材料三相关理论评价汉代和美国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 500公斤,白银246 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6分)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讲述了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天仙配解说词》
请回答:
材料二……(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明·吕坤奏疏
材料三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与鸦片战争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四出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某类企业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古代农村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四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中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请列举其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两个重要事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